當清澈的自來水從龍頭流出,我們很少會懷疑它的安全性。然而,一旦其中重金屬含量超過安全標準,這看似無害的生命之源便可能悄然轉化為危害健康的隱形殺手。重金屬污染因其毒性、蓄積性和難以降解的特性,對飲用者構成多層次、長期的嚴重威脅。目前使用比較廣泛的測定設備是臺式水質重金屬分析儀。
一、直接而劇烈的急性與慢性中毒 急性危害: 雖然罕見,但極高濃度的重金屬(如砷、汞)攝入可導致急性中毒,引發劇烈腹痛、嘔吐、腹瀉、休克甚至死亡。 慢性危害(更普遍且隱匿): 神經系統損傷: 鉛、汞、錳等是公認的“神經毒素”。鉛尤其危害兒童發育中的大腦,可導致永久性智力下降(IQ降低)、學習障礙、注意力缺陷多動癥(ADHD)、行為問題。成人長期接觸可引發記憶力減退、疲勞、周圍神經病變(手腳麻木、疼痛)。汞(尤其是甲基汞)損害大腦和神經系統,影響運動協調、視聽覺、語言能力。 腎臟損傷: 腎臟是重金屬排泄的主要器官,也是主要靶器官。鎘、鉛、汞等長期蓄積可導致腎功能衰竭。鎘引發的“痛痛病”(Itai-itai disease)便是因腎小管損傷導致鈣磷代謝紊亂,進而引發骨質疏松和劇痛的著名案例。 肝臟損害: 砷、鉛、鎘等可在肝臟積累,干擾肝功能,導致脂肪變性、纖維化甚至肝硬化。 心血管系統疾病: 鉛、鎘、砷的長期暴露與高血壓、動脈硬化、冠心病風險增加顯著相關。砷中毒可引發特有的“烏腳病”(外周血管疾病)。 骨骼系統: 鉛可替代鈣沉積在骨骼中,影響骨骼發育(兒童)和強度(成人)。鎘干擾鈣代謝,導致骨質疏松、骨骼疼痛、易骨折。 血液系統: 鉛能抑制血紅蛋白合成,導致貧血,表現為面色蒼白、乏力、易倦。 二、致癌與致突變風險 明確致癌物: 砷(無機砷)被國際癌癥研究機構(IARC)列為1類人類致癌物,長期攝入與皮膚癌、肺癌、膀胱癌、肝癌、腎癌等多種癌癥風險顯著增加相關。鎘和六價鉻(鉻VI)也被列為1類人類致癌物,主要與肺癌、前列腺癌等相關。 潛在遺傳損傷: 多種重金屬(如砷、鉛、鉻VI)具有遺傳毒性,可損傷DNA,誘發基因突變,增加后代出生缺陷和癌癥易感性風險。 三、對特殊人群的致命威脅 胎兒與嬰幼兒: 重金屬(尤其是鉛、汞)能輕易穿過胎盤屏障,或通過母乳傳遞。此時神經系統發育最為脆弱,即使低劑量暴露也可能造成不可逆的神經發育損傷(智力、行為、運動能力)。鉛暴露無安全閾值。 兒童: 兒童單位體重攝入的水量更大,吸收率更高,排毒能力更弱。鉛暴露對兒童認知和行為的影響尤為突出。 孕婦: 重金屬暴露增加流產、早產、低出生體重風險,并通過母體傳遞給胎兒。 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: 其肝腎代謝和解毒功能下降,免疫力較弱,對重金屬的毒性更為敏感,原有疾病可能因重金屬負擔而惡化。
本文連接:http://m.huomaiwang.cn/newss-3928.html
|